当代人
主演: 张甲田  仲星火  张小磊  王书勤   备注: DVD 类型: 剧情片 导演: 黄蜀芹   地区: 大陆 年份: 1981 语言: 国语 时间: 2020-07-20 12:22 80年代第一个仲夏,南方某城市的前进拖拉机厂,由于受以往浮夸风的影响和\"四人帮\"时期的破坏,产品积压,质量不合格,生产的新车卖不出去,退货的\"死车\"又堵了门。但就在全厂陷入\"经济灾难\"的时刻,以红旗车间主任李保本为首的一伙人,却在老厂长妻子、组干科科长刘雨芳的纵容下,为红旗车间命名20周年大搞庆祝活动,搭彩牌楼,挂上灯笼,系上彩绸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为迎接红旗车间出身的元老们回厂参加庆祝活动而忙碌着。副厂长蔡明,不仅不介入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反而当着农机局张局长等元老们的面,正式向老厂长王开济提出修复\"死车\",挽回厂誉,不占用生产时间搞庆祝活动等几点建议,这得到了张局长的称赞和王开济的支持,但却遭到了刘雨芳、李保本等的抵制。因此,当他着手组织修复\"死车\"时,要钱没有钱,要料没有料,要人不给人,甚至老厂长为他写了\"手谕\"叫各部门配合他工作,也都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不解决问题。蔡明在压力面前并不气馁,他首先以巧妙灵活的手段解散厂业余宣传队,成立了修复\"死车\"的技术服务队,并带领他们下乡。又派他的女朋友、技术员徐艳赴上海采购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的柴油机,毫不犹豫地甩掉了\"亲家厂\"的束缚。在副总工程张杰的积极配合下,终于试制成功了质量好、价格便宜的新型拖拉机。蔡明还依靠全厂职工代表大会的力量,以诚恳的态度帮助老厂长揭出了红旗车间谎报产值问题。老厂长王开济真正认识到蔡明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接班人,他以豁达的胸怀,明智的态度,摆脱了陈规旧习的阻挠,把厂长的职权交给了年纪轻,精力旺盛的蔡明。

《当代人》的魅力

/范达明/

如果你看了一部影片,为影片中展示的一系列人物及其活动所吸引,甚至想,要是我也能生活在他们中间该多好,那就证明,这部影片所显现于你眼前的人物与环境是多么真实、多么亲切、多么美好!看完潇湘厂的新片《当代人》,我正是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

影片《当代人》是有魅力的,这是艺术的魅力,也是为艺术所及时地急迫地反映的现实生活本身的魅力。进入80年代的中国,与进入60年代或70年代的中国是根本不同的,是有其时代发展阶段本身的特征的;而这首先是由于作为时代的创造者的人有其决然不同以往的特色的缘故。在放手大抓经济建设、大干四化的80年代的中国,首先就面临着一场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的人事变动,它牵涉到企业领导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因而实质上意味着有一个老干部随机构精简而作职权移交以及移交给谁的问题。而影片《当代人》,正是通过南方城市前进拖拉机厂启用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蔡明当家,由他带领职工大胆革新,扭转全厂\"经济危机\",使产品换代更新从而跟上四化步伐的故事,生动而有力地提出了这样一个我们当今经济建设中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便是影片主题的现实意义,也是影片所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又富于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代人》的魅力首先具体表现在蔡明身上,表现在他这个当代人的特殊个性上。这个刚由技术工程师提拔上来的副厂长,注重实干又有雄才大略。他看清楚了全厂的\"症结\"所在,利用厂里出身的元老领导们回厂参加庆祝\"红旗\"车间命名纪念日活动之机\"发难\",取得老厂长与局领导的支持,首先以修\"死车\"来解决遗留问题。为此,他贸然提出解散脱产的文艺宣传队改做下乡修车队,却遭七嘴八舌的年轻人的诘难。而蔡明却以其一曲吉他弹唱与一段踢踏舞征服了人心,同这群年轻人取得了谅解,一下子使修车队组织成功,年轻有为的蔡明的魅力由此而可见一斑。这一手若要换做老厂长,恐怕就勉为其难了。无怪乎老厂长的女儿、那位时髦的又心地善良的\"摩托\"女郎王维丹一度对蔡明如此倾倒。

除了蔡明,像农机局张局长,老厂长王开济及其女儿王维丹、其妻组织科长刘雨芳,蔡明女友徐艳,副总工程师张杰及其妻子何青莲,财务科吴科长和供销科陈科长,红旗车间主任李保本及其父亲柴油机厂李厂长--全厂12个有名又有姓的人物,无论是先进是保守还是落后,虽着墨不一,却个个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有性格的光彩,有立体感。编导一开始就采用平行蒙太奇组接手法,多空间多场景地把各个人物一下子全面铺开、同时介绍,组成了一个当代人的形形色色的展览画廊。这是一个个生活中的典型,因而也是艺术的典型。影片敢于取《当代人》这样一个普泛的大概念为片名,正表明了编导企图通过影片故事对整个当今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特征做包罗通盘的概括。这对于初次独立导演本片的青年女导演黄蜀芹来讲,也应当算是一种当代人式的雄心勃勃的追求吧。影片的实践证明,这一追求已是如愿以偿,是成功了的,值得向她祝贺。

你看,无论是那可爱而有点可怜巴巴的王维丹对蔡明的一往深情的追求(我相信,如果身边没有徐艳,蔡明也是会爱她的),还是何青莲苦于让两个双胎的婴儿拖累而不放丈夫张杰出门的怨言;无论是几代的工厂元老们在纪念日的集体合影时步调一致地扣衣扣戴帽子的场面,还是两个见风使舵的科长察言观色猜度谁将成为老厂长女婿的一问一答;无论是老领导们在观看外国先进工业生产流水线的原声电视录像的情景,还是蔡明带着\"上方宝剑\"、载着王维丹回厂抓全面工作时以摩托与火车竞驶的振奋人心的镜头;无论是在乡间道上拖拉机变做牛拉机的揶揄,还是在农村集贸市场以\"换鸡\"喻\"换机\"(柴油机)的启示……所有这些细节、这些镜头、这些场面,都纷至沓来地向我们传达了只有我们当今80年代的社会才会有的当代人及其活动的独特信息。这确实充满魅力,达到了导演旨在让\"影片创造朝气、乐观的时代气氛和明快的节奏,以此感奋观众\"1的初衷。所以,影片也并未始终让王维丹陷入\"失恋\"的痛苦之中,而是让这位可爱可敬的当代少女加入到蔡明、张杰、徐艳等人组成的这支奋发有为的社会中坚力量的队伍之中并肩战斗。当王维丹摆脱了个人爱情利益的小圈子而向张局长抒发\"我解放了\"的感叹时,也正是她那老厂长的爸爸取下其厂长办公桌钥匙、准备从其\"第一把交椅\"上退位解放之时。当然,这部充满革命热情的影片也并不因此而让我们觉得这下子矛盾与冲突都已万事了结。封建的门第的保守的落后的势力还本能地在活动,即使是已正式就任一厂之长的蔡明也还没有得以制止诸如徐艳被无理调走等等情况的出现。\"压力大吗?\"自然。但是,\"压力能变成动力。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在前进的!\"--影片正是在蔡明这句对王维丹的意味深长、留有余地的答话中向观众\"再见\"的。显然,这句结束语体现的正是像蔡明那样的当代人的思考的逻辑与行动的准则--面对现实与未来,他们充满着激流奋进的勇气和信心。这句结束语不也是富有魅力的吗?

1980年代,文艺作品中的领导,好多种类型,而主角肯定是改革当先。为了改革,他们首先要“懂技术”,至少要懂得启用这种类型的人才。经常“三顾茅庐”,可被请出的“人才”,绝对不可能拥有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他们经常内向,甚至木讷——所谓的“知识分子”形象,都具有书呆子的特征。

改革的领导,要对“知识分子”给予大力支持,力排众议,帮助“书呆子”克服现实中的困难——经常的,一个文艺作品的1/3处,“书呆子”获得了新生,技术创造或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一片欢腾。

2/3处,可能是基调的拐点,改革的领导遇到了麻烦。因为他们的确就是书呆子的思维方式——心中只有技术、发明、创造、改革,而完全忽略掉人际关系。从登台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的自负,就开始破坏他们的人际关系。

“配合搞好工作”,这是领导写的条子。到底怎么解释呢?双方都会给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是领导的艺术——模糊语言。

声称还有“正本”,拿回合同——按对方的需要,调一调,这是中国民间的基本计谋。

表面按事假扣工资,再给困难补助——这是机关工作的一般策略。“特殊化”,因为的确特殊,双胞胎。

文工团队员,占职工总数的3%,这也许是当时的普遍现象。文艺,具有非常强的麻痹作用,可以让员工并不关注工作,却很快乐。

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的重合,既是1980年代中国的现实,也是1980年代文艺作品的重要构成。一般的,都是为了制造喜剧,女婿和继任的关系,大约也是喜剧。本片,导演特意地增加了喜剧因素。如果说“黑色幽默”,本片的喜剧效果、讽刺效果,都远大于后来的《黑炮事件》,因为本片可以概括为“拔红旗”。

1980年的电影,改革的主角,经常有另一个共同特征——会跳舞,跳舞是他们和年轻人交朋友的重要方式。可是,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想到和其他人交朋友的方式呢?

400看图网提供的《当代人》在线观看地址以及《当代人》下载地址来源于互联网。400看图网并不参与录制和制作,仅提供资源引用和分享,如果400看图网提供《当代人》资源对贵方造成了损失或侵犯了贵方权益,请及时发送邮箱给管理员,我们将在48小时之内撤销有关《当代人》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