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主演: 王德顺  王诗雯淇  黄嵩博  徐文宇   备注: HD 类型: 剧情片 导演: 邢健   地区: 大陆 年份: 2017 语言: 国语 时间: 2019-10-02 09:21 影片讲述一个孤独老人在雪山中与鱼、鸟,一个小孩发生的情感故事

王德顺饰演老人

他是一位在长白山上离群索居的空巢老人,每天冒着大雪带着鱼缸出门,垂钓放生,放生垂钓。内心的孤单和寂寞只能通过和鱼、鸟、小童的互动来排遣,和对墙壁上亡妻年轻时的照片发呆来怀念妻子。

黄嵩博饰演小孩

一个不知从哪来的小孩,他一直想抓老人的小鸟玩耍,由此走进老人了的生活,并渐渐成为老人的精神依靠,但因为不小心掉进冰窟中而罹难。

该片显得魄力十足,不仅大胆采用了黑白默片的形式,更挑战了空剧照巢老人这一个尖锐的社会议题。该片并没有像其他类似题材影片一样走煽情路线,而是保持了冷静克制的视角,通过表现老人和鱼、小鸟、小童的互动,深刻地描绘了空巢老人内心的孤单和寂寞(腾讯娱乐评) 。

影片伊始展示的老人在野外顶着狂风暴雪独自垂钓的远景,似中国水墨画,极容易让人想到柳宗元那句“独钓寒江雪”,但老人鱼钩伸向的水域,却是他在雪地中自行挖掘的小坑,他并无“孤舟蓑笠翁”的清高从容,相反一脸的忍耐坚持,更像在做一场看客只有自己的行为艺术(凤凰网评)。

(编者按:2016年7月16日下午,蓑翁在南京组织了电影《冬》的众筹观影活动。当天晚上,蓑翁又在微信群里,组织了关于这部电影的线上交流,邀请本片导演邢健参与互动。以下是由群友大头猫整理的此次线上交流的实录,跟大家分享。)

时间:7月16日20:00—21:00
主持人:江海一蓑翁
采访对象:邢健导演

江海一蓑翁:感谢今天每一位到场的观众朋友。今晚八点到九点,我将在群里组织跟导演的线上互动交流。前四十分钟由我跟邢健导演对话,后二十分钟大家跟导演提问互动交流。大家身边有在其他场合看过这部电影,希望参与线上交流的,也可以邀请入群。线上交流前四十分钟,只允许我和导演发言。后二十分钟,大家自由提问发言,导演可以有选择性地回答。导演的发言可以采取语音形式,其他人的提问和发言请尽量用文字。

邢健:大家好,欢迎吐槽。

1.江海一蓑翁:作为您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想先请你谈谈这部电影的故事创作源起?

邢健:其实这部戏是拍我童年一个内心的状态感觉,可能起源于很多事情。像我童年和爷爷、奶奶还有我的姥姥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很多。我记得我姥姥,因为我姥爷很早以前就离开了,就我姥姥一个人住。然后那时候我记得偶尔放假,周六周日的时候会去看我姥姥。每当我去看她的时候,她一个人见我之后就从早上会聊到晚上,一直不停地跟我说话。我不在的时候,她平时一天可能要抽五六包烟,不断地抽,一个人。而且过年的时候,她的这些子女,像我母亲,也很少过去看她。她就这么一个人过了很多年。每次我见她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她好像很久没有见到人似的,就是不停的跟我说话,对我内心的感触很深。还有我爷爷和我奶奶,我爷爷身体特别好,我奶奶当时离开之后,我爷爷当时身体也没什么病,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觉得他整个人的精神支柱就没了。其实我也不觉得我爷爷和我奶奶两个人的情感关系有多好,但就是这么很微妙,我奶奶走了之后,我爷爷整个就坚持不下去了。

就像我拍《冬》的时候,其实我身体也不是特别好吧,不是那么强壮。我拍《冬》之前一年前办了健身卡,当时我就特别害怕自己在拍这部戏的时候坚持不下来。但是我在拍这部戏的过程当中,我们剧组像跟机员啊都换了好几批人,很多摄影都感冒生病,但是我一点儿问题没有,我觉得就是一个精神的支持。所以说我写这剧本的时候,就特别想把我的内心的一些想法,一些感受拍出来。因为我以前学画画,也希望在我的绘画里面,包括电影里面都能把这些东西融入进去。当时我写剧本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个新闻,一个报纸的头条儿吧,成都有一个老奶奶花了大概是三十万块钱,给她养的一只猫做了一个葬礼。当我看到标题的时候我也挺惊讶的,那个老奶奶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但是她愿意把平时子女给她的这些积蓄都拿出来,给她的猫去做这个豪华的葬礼。我相信那个猫如果要她的命的话,她也能给。会让我想到很多,比如老奶奶她平时一个人怎么生活啊,这些事情会让我去想拍一个关于人的内心感受这样的(电影)。

还有一件事情很重要,我以前也经常聊过这个事情,就是我童年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经常会思考一些比较人生终极的问题。很小的时候吧,那时候我觉得可能也是我对死亡的一种恐惧,就是每天晚上会思考一些我是从哪里来的,将来会去哪里?如果有一天我没了的话会怎么样?就会思考类似这样的问题。所以说我就很想把这些东西融入到我的作品里面。

2.江海一蓑翁:影片由老人,孩子,鱼和鸟组成,能不能谈谈这四个角色各自的设定和指向?

邢健:其实老人和小孩儿,我设定的时候没有去考虑是一老一小。我觉得就是代表人类。然后当时我们想的时候就觉得想拍天地人之间三者的一个情感。人和时间的情感,或者说就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吧,想讲这个。

其实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说一下,就是关于南京的问题。我每次可能都会聊到南京这个问题。这个影片13年拍出来的,大概2014年剪出来的,剪出来之后当时在北京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放映,当时放完之后效果特别不好,也可能是当时初剪没有剪完。当时观众的反映,好的会特别好,不好的会说这部影片特别烂,但是我知道说好的一定都是我的朋友,或者我朋友的朋友来鼓励我。但是当时那次放完回去之后,我纠结了好久,思考了很久,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去做导演,或者说自己可能根本就不会拍电影,怀疑自己拍了一部很烂的片子。

但是我第二次在南京放映,就是后来参加在南京的中国独立影展时,算是给我一个极大的鼓励。因为当时那场的放映,让我找到了终于有一些观众可以看懂我的片子,回来之后我觉得算是一个鼓励吧。所以说南京是我的一个福地。

3. 江海一蓑翁:我也是在那次影展上看到片子的,很喜欢。为什么会把故事放在东北的大雪原里?这样的环境下拍摄,遇到了那些困难?

邢健:放在东北拍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对那块土地第一是比较熟悉,第二我从小就比较喜欢雪,一直到现在都比较喜欢雪。对雪有一个很大的情感在里面。在这个环境下遇到的困难其实太多了,每一场我讲的都不太一样,都是我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些困难。

首先之前12年、13年,包括11年的时候,我们都去看过景,觉得那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但是那个地方白天就有零下三十多度,晚上有的时候会拍到十二点、一点的时候就会有零下将近四十度。对于这样一部戏来说,本身就是很难拍摄的。影片中最难拍的,像老人、小孩儿,然后动物,这影片里都有。而且动物拍摄时,因为影片好多镜头采用的是固定的镜头,对拍鸟来说是非常难的。

因为固定镜头的时候,我们要给鸟设计一个航线,鸟不能飞低了不能飞高了,也不能飞偏。这样的话鸟必须从那个地方经过,在那样一个环境下其实特别难。

至于其他的遇到的一些困难包括搭景,我们(剧组)吃住行这些,可能是每个导演都会经历的一些困难吧,我觉得没什么可过多说,叫苦啊或者怎么的,都是应该的,做为一个导演来说。在那个山上其实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当时选的地方是在长白山的一个算是最高的一个地方吧,在个地方搭景。本来山上是没有房子的,那个房子我们是后搭的,大概搭了有一个半月吧。搭完之后当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做旧,那个房子要做旧。但是温度由于过低,我们美术道具那块当时用高锰酸钾去做旧,根本做不了旧。因为那个高锰酸钾一泼上去之后,它马上结冰,根本就不起化学反应,当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当时还有三天就要开机拍摄了。其它的困难就发生太多了,像我们的车出现问题就至少有三起吧。

4.江海一蓑翁:在我的影评里,称这部电影是一个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终极寓言,包括你的英文片名也是七天,上帝造万物的周期轮回。您通过影片想表达的,具体是怎样的寓意?

邢健:可能很多人没有看过拍《冬》的记录片,我现在正在剪辑,大概这周五会在优酷播出,现在可能会推到下周,大概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会展现从08年我筹备这部戏一直到今年16年所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会在这个纪录片里展现。

这个寓言其实特别重要,因为我每场交流的时候都会有人问很多特别奇怪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是站在一个比较现实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有观众会问那个鸟儿叼那个虫子,那个虫子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很问题很现实。包括那个老人,他的子女干什么的,他每天靠什么生活等等一系列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要以这个角度去看这部影片,就很难看得懂,因为就是一个很寓言的影片。关于七天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巧合,因为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最初的时候确实没有想过说要讲七天的故事,七天的事。当我这部片剪辑的时候也没有说剪了七天,但是冥冥之中就剪成了七天。后来有影评人、导演看到觉得好像是讲了七天的事,后来我回头看了一下,大家就在聊这个事情,和圣经里上帝创世记这个事一对比发现,比较吻合。而且里面很多有趣的东西,包括最后一天老人离开,上帝实际用六天创造了世界,最后一天上帝休息,都相对比较吻合。然后很多人跟我说这部戏好像不是我拍的,是上帝给我的一个礼物。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中西文化的问题。我一直对艺术的一个价值观是,我创作的时候我可能会考虑不是某个国家的文化,我会站在一个全人类的或全世界的一个角度文化来叙事一个故事。举个例子,假如我的影片中结尾有一个宗教的佛经,画面上是很中国山水画的这种感觉,而且英文名就叫七天,很多人会觉得是一个比较杂的东西,但是我会觉得,只要这个东西适合我想表达的主题,能够表达,就可以拿过来,包括王德顺的哑剧表演。

5.江海一蓑翁:王德顺老人的表演堪称出神入化,如何找到他出演这部电影?您怎样评价他在片中的表演?

邢健:很多观众会问我这部戏是不是就是给王德顺老师写的。这剧本08年有的时候,就是银幕上呈现出来的这样一个戏,虽然从08年到13年之间,我们改了很多情节,加了很多情节,但是当我快拍的时候,我发现第一稿是我特别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是特别纯的一个东西。后来我们就按照第一稿来拍摄的。所以谈不上这部戏是给王老师量身定做的。也是后来觉得特别机缘巧合。大概是12年的冬天认识了王老师,之后我发现这部戏真的特别特别适合他,感觉真的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本身我觉得在中国能去长白山拍戏的老的演员可能真的不多,能坚持下来的有这样好的身体。王德顺本身也是东北人,而且我整部影片又没有对白,他又是中国最早玩哑剧走出国门的这样一个艺术家,所以说我觉得这部戏请他来可能是最合适不过的。

在拍戏过程中,我从来没有给王老师讲怎么去演。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会演的话就不会请王老师来。我基本上不会指导演员的表演,只是告诉他一个状态就OK。基本上我们拍王老师的戏最多两条,不超过两条就可以过了。一般比较慢的戏都是他和小孩儿或者是和小鸟儿去配合的时候。尤其像有一场戏,小鸟从窗外叼着一个虫子飞到屋内的碗上面,是一个镜头完成的。那一个镜头就拍了一天。当时王老师为了配合鸟儿的镜头,他需要不断的吃土豆儿。我们当时煮了一锅土豆,从早上拍到晚上,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包括我们那时候山上也吃不了饭,也是他提出来吃泡面,我们就吃了大概半个月的泡面,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还有一点就是,接触这么长时间,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先锋,或者说特别前卫,一个很时尚艺术家。

6.江海一蓑翁:熟悉摇滚独立音乐的朋友,都会对这部电影的配乐者——刘索拉、老五、巫娜大为称道。您是怎么请到他们来做配乐的?影片中具体展现的配乐元素,基于你怎样的考虑?

邢健:刘索拉老师特别简单,当我了解到刘索拉老师,听到她的音乐时,觉得她的那种创作的感觉或者状态、气质都比较符合这部影片。当时我就从网上搜她的工作室,然后找到她的电话,然后就给她打电话,打电话之后我们就见面,见面之后我就把这部影片剪的一个初稿,当时还没有初稿,当时最早的时候是一个故事梗概(给她),然后她就同意了。而且用了一个非常非常低的价格,可能连租一个棚子的钱都不够,就那样一个价格。她又帮我请到了老五,就是刘义军,还有巫娜。

其实这次我们的配乐可能在中国来说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配乐。当时我们把片子剪完之后,然后在棚里老五就直接看这段视频,一边看一边弹感受,感受到了什么就弹什么,巫娜也是这样,完全即兴从影片一开头到结尾去弹出来。然后刘老师会把两个老师的音乐合在一起,会删减一些东西。因为整个通篇都是音乐,我的作用就是选择哪一段需要用音乐。所以影片最后就选了三段音乐,没有用那么多。

其实我一直把很多大自然的声音,包括风声,包括雪的那种感觉的声音,人的呼吸等,我觉得这些声音也是音乐,也会给观众带来一些不同的感受。

7.江海一蓑翁: 对于资深影迷来说,总会把这部片子跟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产生对比。能不能谈谈您眼中这两部电影的异同?同时也请您再谈谈,哪些电影导演的作品对您的电影创作影响比较大?

邢健:《都灵之马》是我在13年中旬在剪这个片的时候,当时我这片子一共剪了一年的时间,剪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确实找不到感觉,就停了一下。当时我有一个摄影师的朋友给我推荐一部电影,就是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然后就看了,看之后就更剪不下去了,当时对我的打击其实蛮大的。如果我在拍这部戏之前去看了《都灵之马》,对我这部《冬》来说可能会更好吧。

很多人觉得这两部影片——《冬》和《都灵之马》有相似的地方。我个人觉得,除了老人、土豆儿,还有整个影片的某些气质会有些相似,但是还是完全不太一样的两部影片。其实要表达的东西和整个故事的构架都不太一样。

影响我的导演,我个人喜欢的导演蛮多的。像伊朗的,日本的像黑泽明或者是韩国的金基德、李沧东。我们就聊一下韩国的李沧东和金基德吧。金基德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导演,也谈不上特别喜欢。但是我确实把金基德的所有影片看过很多遍。当我写这剧本的时候,我也特别害怕很多人觉得,我也发现这部影片和金基德的风格很像。其实我作为创作者来说也尽量的去避免这些。但是后来觉得也没必要,觉得还是不太一样的。我个人比较喜欢金基德的这种像标签似的(电影)。因为像全球这么多导演当中,只有金基德的作品看完之后会说,啊这是金基德。就是它的原创性我觉得特别欣赏。不像很多导演,你看完之后,他的不同时期的作品你会发现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里面。金基德我觉得就比较统一,他创作的这种想象力,还有这种能力非常强。所以说比较欣赏。就影片来说我可能更喜欢李沧东导演的一些作品。我觉得他的这种胸怀还有他的一些包容,影片里表达的东西我个人更喜欢吧。

8.江海一蓑翁:这是你的第一部长片,据说您是投入了全部积蓄拍这部电影。能否对有志于进行艺术电影创作的朋友,谈谈您的心得和建议?

邢健:对,这是我第一部长篇。其实我在上学期间,一开始学电影的时候拍过好多实验片或者是短片吧。那个时候给了我很多的铺垫。从08年剧本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剧本很好玩儿,很值得我们去做。然后我从09年到北京之后,当时我就一直在找很多北京的投资方,想(让他们)去投这部戏。从09年一直找到12年,见过很多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一些投资方,大多都觉得这剧本还挺有意思,但都觉得很难拍摄,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不赚钱的游戏。也是历经了几年,后来我觉得这部戏再不做可能不行了,而且我觉得这部戏必须要做,我一直把这部戏当成我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我觉得我这部戏不拍的话,就很难去拍下部戏,或者说很难上另外一个台阶。后来就决定自己来做这部戏。从09年来北京之后一直拍些广告,拍一些小的片子去赚钱,去自己来投这部戏。当时我们最开始预算这部戏是60万,但是后来我们在长白山搭房子,后来就花了有60多万。我们就当时有的就是六十多万,然后就带着那些钱就去拍摄。拍摄一共有十三天,王老师的戏是十三天,之后补拍了一天的空景。拍戏的过程当中就不断的没有资金,没有资金大概好多回吧。有几回基本上我们整个剧组里只有几百块钱。连我们出的大车,加油一天就三千块钱,连车钱有好多回都交不起。包括吃和住,那个宾馆当时都是后来交钱的。当我们拍完之后,大家没有钱结不了帐,当时在长白山都回不来了。在宾馆大概等了一天去解决这个问题。反正这一路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都是慢慢去解决,慢慢一个一个去解决掉了。后来我把老家的一个房子卖掉,去完成了这个戏。

心得和建议:其实没什么心得和建议吧,觉得年轻人就因为我们年轻,所以觉得有些东西我们既然想做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坚持,一定要坚持住,这很重要。有时候你觉得你想的东西和一些前辈有些观念上的不同。没有必要去纠结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代有一代的想法,你觉得是对的就要去坚持,即使是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说得有些啰嗦。

江海一蓑翁:下面进行自由交流环节,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者心得,都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留言,导演可以看有选择性的回答或回应。

Andy:导演可以组织线下交流会啊?

邢健:好啊好啊,有时间一定会组织线下交流。可能现在这部片子是8月7号密钥到期。到期之后,可能会休息一段时间。主要发行这部片子把我们整个团队都累坏了。因为这个片子都是我们自己在做所有的宣传发行。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筹备下部戏,在年底拍摄我的下一部电影。
蓝猫猫:邢导最近都在忙着做宣传吗?本来很期待见面会的。

张渝涓:谢谢导演,您辛苦了。

邢健:只要大家喜欢我的电影,作为创作者就很欣慰。

FatE: 辛苦了。非常棒,我现在也是一个业余独立动画制作者,对于您说的太感同身受了!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和想表达的东西。我特地拍了一些镜头,觉得布光特别惊艳,比如这个镜头,不知道背后的光,是特意注意到镜子吗?

邢健:关于光线的问题,最早在08年的时候已经基本定了,就是所有内景反差相对来说比较大,外景相对反差比较小。我想用室内表现人的孤独感更强烈一些,外面表现人的这种压抑感。

蓝猫猫:非常喜欢,觉得有灵魂而且国际化,并且过多少年都会感动。后期还是做默片吗?

邢健:下部片子不是默片,不是没有对白,是有对白的。其实这部片我们也不是刻意没有对白,曾经想加过对白,但确实加不上去。我们不知道想说什么,而且觉得说那些话没有什么用,不太希望在我的作品当中有一些不起作用的表达。

蓝猫猫:没有对白才纯粹。

Dave:邢导,那个鸟、动物是怎么拍的?特别有意思。是养的还是用特技做的?

邢健:鸟是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训练的。

张渝涓:整体上不是很理解,请原谅。艺术电影看得少。不过老人第一(天)铺开被子,认真抖开“爱之花”枕巾,就觉得有些进入感。后来为什么孩子会躺在那里,是什么隐喻呢?不想孤独?不是谁都能填平吧?

邢健:没有特别隐喻。

FatE:就是有一个老人背后有镜子的那个景,特别惊艳。这是您无意识表达的还是安排的?还有一个特别好奇的问题,似乎这个片子不仅能正过来看,还可以倒过来看,也能解读出另一种含义。您写剧本的时候有这方面的考虑么?

邢健:倒过来看?

FatE:虽然没啥关系,我看的时候宗无意识的想到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然后试着把您这部片子倒过来看,再正过来看,觉得意味更重了。另外我也觉得您的片子有黑泽明的范儿,黑泽明还有押井守都是我很喜欢的导演。

沁玥Qinyue:我的理解可能比较浅薄:对于深处的孤独,所有身边出现的交流和寄托都是溺水前的稻草,可以随时被替代。

邢健:内心有空缺,需要不断填补。

张渝涓:在有限预算下,拍摄与制作的诚意充分感受了,也能让人回味,如醇酒。

邢健:谢谢。

蓝猫猫:我更觉得老爷子杀鱼烤鸟不是妄心,是愿意付出一切去讨好更想要的温暖,抵御孤独。

蓝猫猫:导演对杀鱼烤鸟的正确解释。

沁玥Qinyue:前大半段在不停地抓住一切机会填补;最后几分钟轮回,让人释然。

FatE:分享一句金陵读书经典语录,采自《红楼梦》:“好似一片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觉得您的片子很有这意境。

江海一蓑翁:@蓝猫猫 这不是中学语文阅读理解,没有正确解释,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作品一般都是多义性的,意义由作者和受众共同产生。

邢健:我一直觉得众生平等,羊吃草,人吃羊,草也有生命。

Andy:导演我也想做一个这样有意境,有逼格的作品。我在打算开始写剧本,有什么建议吗,或者意见?真的很开心看到《冬》和《路边野餐》这样的作品。

hyt:现在回味起来,仿佛置于虚空幻境,类似于一个多维空间,看到了(抑或置身,替身)于其中。

FatE:我是一个科幻迷,其实我觉得您这片儿也挺有库布里克那种味道的。但是邢导这个片子虽然让人读出了很多的味道,却哪一种味道都不是,仔细品味,是属于《冬》自己的味道。我觉得这就像邢导说的,落脚点在全人类上。

雨伞:没有对白,胜于对白。

沁玥Qinyue:总之能够看到这样的作品,能够哪怕浅薄的尝试理解,就很好。

Andy:导演你觉得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排演的时候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Candy:我觉得您的片子很国画,在画面上非常美。鱼,鸟,小孩的寓言也特别棒。但作为逻辑控,总觉得小孩为什么要捕鸟呢?还带了一群小孩。那群小孩后来去哪里了?最后出现的姑娘是老人的妻子吗?他有过孩子吗?他还有什么故事吗?最后雪地上的那串脚印是不是孩子的?孩子是不是其实没有死?还有影片里多次出现风吹雪的镜头,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Andy:我觉得更像是对于内心时间的自省,对孤独的诠释。

hyt:或许只是轮回的一个片段。

江海一蓑翁:@candy 电影是艺术,不能用做数学题的方式来观看,个人观点。

邢健:其实我在写《冬》剧本的时候,有一段是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他为什么住在那儿。我们把这一段整个拿出来,然后也是我今年年底要拍摄的这部戏。就是讲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下部戏依然还是有动物,主要是讲家猫和老鼠由仇人变成爱情的故事。

江海一蓑翁:因为时间关系,本场交流到此告一段落。感谢邢健导演的精彩分享,感谢各位观众的提问和参与。

邢健:谢谢大家!感谢大家支持《冬》!感谢主持人!大家辛苦了!喜欢南京,南京是我的福地。

江海一蓑翁:《冬》的观影交流圆满结束。

文字整理:大头猫
2016年7月17日
400看图网提供的《冬》在线观看地址以及《冬》下载地址来源于互联网。400看图网并不参与录制和制作,仅提供资源引用和分享,如果400看图网提供《冬》资源对贵方造成了损失或侵犯了贵方权益,请及时发送邮箱给管理员,我们将在48小时之内撤销有关《冬》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