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日
主演: SabineTimoteo  HirokiMano  FlorianMüller-Mohrungen   备注: 中文字幕 类型: 伦理片 导演: MariaSpeth   地区: 其它 年份: 2001 语言: 德语 时间: 2019-08-28 17:37 林恩(22岁)与她的兄弟住在柏林。在那里,她享受着家庭生活的优势,却没有真正感受到它。她没有任何确切的人生目标,但设法以她直接和自发的性格唤醒了许多人的兴趣。她的男朋友大卫非常不同:他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他对世界锦标赛的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的游泳训练。大卫并不打算让自己被与林恩关系的复杂因素分散注意力。当Lynn在餐厅的后面工作时遇到了日本学生Koji,一切都变得更加复杂。他们不能交换很多单词,但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共同时刻对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很多。

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线下展映的预热场,虽然在看到官方完整片单之前对本片一无所闻,但恰巧近期读过赫西俄德原作的合订本,挚爱这种不期而遇的偶然,也坚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理性分析的结果,意外才是常态。

【北影节】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 / 8.21

在电影院里用一部长达520分钟的片子消磨工作日的时间,算是有生之年无比难得和奢侈的体验。经历了超过十小时(加上三次intermissions)的观影过程,身体层面其实和上了一天班没有什么区别,精神上倒是很惬意——一边沉浸于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式的“真实”记录,一边抽离于冗长缓慢的节奏、毫无负罪感地恣肆出神遐想。

和官方片单上标记的其他活动场动辄全员主创出席、插科打诨或是情景再现相比,本场的映前导赏谈不上什么排面可言,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主要是研究员对柏林电影节革新的介绍、浅谈观感和闲话家常。据说在当天放映前,大陆完整观影的人不超过十个——我看了下豆瓣页面,当时刚好十条短评,基本都贡献自台北电影节的参展友邻吧。研究员还介绍到本片是导演的博士毕业作品,从立项到完成耗时十年,其中筹备剧本和体验生活就花费了整整六年的时间,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授予学位的流程还在搁置;展映前本来想邀请两位导演亲临现场,同样介于疫情未能成行,只好作罢;策展人设想中的视频录制也没有落实,说是两位导演都是含蓄内敛的人,在柏林电影节的现场只是寥寥几句打了招呼。总之,导演的“庐山真面目”以及他们自身的创作理念和历程我们坐失机宜、难得一观了。

为了让这段导赏真正具有“善驱睡魔”的作用,研究员话中放出了两个彩蛋,一是包括主角在内的大部分角色导演都十分大胆地起用了非专业演员,但对日本的影视圈稍有了解,就能发现客串的明星——加濑亮饰演的教授嘛;二是尽管影片整体呈现出现实主义的风格,但其中也包含着奇幻的或者说是灵异的元素——应该是指开始沿着盘山路后来逐渐走近莫名消失的那个身影吧,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路线一模一样的角色延续剧情发展。时间太久忘记了具体在哪一部分,大概是第二章?

最后还说看到有观众自备了枕头和毛毯(其实他们还带了拖鞋进来),非常明智的选择,尽管他自己在柏林的观影过程中并没有睡着,而且为了防止大家被后续的赶场耗尽力气,策展人很明智地将长片前置,但在这样一部影片作为背景音的环境下睡过去也一点都不违和。我自己全程清醒的主要原因是冷,小西天的空调名不虚传,中场休息期间都是出来问附近有没有卖毯子的,室外溜达的观众也不是为了避免久坐,纯粹想晒晒太阳暖和暖和。脸上的口罩比起防疫,更重要的作用是取暖。资料馆怎么能不因地制宜地开辟新业务呢?如果看到这则评论的有同一场的女性朋友,那个在卫生间里套丝袜的就是我本人╮(╯▽╰)╭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李迅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策展人沙丹

强势合影

相比于这段基本毫无营养的导赏,我更想听沙丹谈谈减肥经验。

另外,羡慕导演孤注一掷的自由。


去者日以疏,留者日以老。
沉忧能伤人,玄发坐成皓。
人生固应尔,要亦何太早。
携持玉雪姿,故敢弃远道。
苍天行悠悠,白日照杲杲。
安得以妾肠,化作君墓草。

“去者日以疏”是《古诗十九首》旧题,原作“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怊怅切情,处处悲欢离合、生死存亡之痛,人事代谢、天地廖廓之感。而宋人的“安得以妾肠,化作君墓草”少了历史长河的苍苍莽莽,将逝者如斯的辽阔岁月诉诸无可奈何的皓首苍颜、休休莫莫的分离别散。《工作与时日》全片八个小时,堪堪能称得上主线的内容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丈夫去世后亲朋好友一一拜谒,诉说平生相交事,上一个镜头还充满无尽的伤感和惋惜,下一个镜头中平日散落天涯的熟人就把追思宴变成了聊天局,逝者已矣,无可厚非。昏暗的画面基调下,未亡人独自在阴影里背对着隔壁喧嚣的人群,你看,孤独不是无人陪伴,而是那么多人里,只有自己是在长久、真正的怀念。

片中有两个单元的开端部分设置了近十分钟的全黑画面,银幕与影院整体的幽闭环境融为一体,更显清晰细致的万物之声——柔风碎雨、鸟啼蝉鸣。与直观的视觉呈现不同,以听觉的方式去体验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和理解,近似于唐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蕴。我听说人在昏迷甚至是濒死的时刻仍然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所以在挚爱生命的最后时刻是要在耳边跟他们告别的。如果将此当作是短暂的濒死体验,不得不说,比我酒精中毒引起短暂性失明的感受好太多了。

导演在表述沉重的“生死”话题时大多采取了温柔的处理方式——温柔地用“茄子花”弥补缺憾,温柔地回避了沉疴难愈的苦痛以及剪裁了死亡的瞬间,但却直白地拍摄了宰杀豢养野猪的桥段。加濑亮饰演的教授和老人之间的对话同样值得深思:很多年轻人从未见过屠宰牲畜的场面,很难将超市售卖的禽畜肉类和活生生的动物之间产生联系,缺少对生命的共情和对自然的敬畏。关于这个似乎涉及到伦理学的问题,我承认它存在的意义,但并不想否定当下,人拥有自然成长的力量,变化是常态,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好像年纪大的人不可避免地是古非今和爱说教,而我对这种观点的排斥也许源于自己专业的矫枉过正,也许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发生改变,不过目前为止我太爱现今这个蓬勃日盛的时代了,完全没有“复得返自然”的宏伟理想。

按照“生死之外无大事”的标准,人生中的“大事”无非就一次两次。对我而言,老人饭后絮絮叨叨的求学经历和寺庙里的夫妻对话所涉及的话题都是大事。老人连考三年终于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突如其来的励志。我组成员的很多困扰来自于“年少成名”的压力,年轻人的试错成本太高,内卷化太严重。其实每一步路都不白走,每一段经历都会熔铸成血肉,航站楼也是一段路程的终点站,人生很长,蹉跎9个月并不算晚。而那对夫妻的语气中带着成熟后的平和,对当年为了无关紧要的小事争吵满是不解。每当看到这种桥段或是生活中遇到类似的说法我更不解,这些人是失忆了吗?过去无数细节的总和最终塑造成现在,今是方才有昨非,你以为自己是活佛转世,生来大彻大悟?很反感那些成年人对孩子的挫折和困扰不屑一顾的论调,他们永远用强者的视角去审视弱者的问题,用饱经风霜后的铜墙铁壁对比出未经世故的心灵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何种事情,人都有脆弱和矫情的权利,最终自洽就好,过程不必纠结。


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的风霜雨雪和橘黄韭熟,不求立竿见影,不求终南捷径。固定镜头、延时摄影、色彩语言,以印象派画家的方式将一切自然还原为光影,忠实地捕捉特定时空中瞬息变化的景象和转瞬即逝的感受。自然景物的光线游戏、画册、围棋,感情和情绪寄寓于静止或颤动的微妙关系。

最后一个单元出现了一句很突兀的翻译:“噫 余不问 秋之云将漂往何方”,不知道有什么深意,反正我觉得满满的不合时宜。

给出高分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对取景地的自然环境、生活场景乃至人情往来的熟悉感,离开故乡久了,在哪里都能看到故乡的影子。通过这部影片,我找到了继德国和韩国之后,中国以外的第三个东北。

400看图网提供的《时日》在线观看地址以及《时日》下载地址来源于互联网。400看图网并不参与录制和制作,仅提供资源引用和分享,如果400看图网提供《时日》资源对贵方造成了损失或侵犯了贵方权益,请及时发送邮箱给管理员,我们将在48小时之内撤销有关《时日》所有内容。